| 邓州和襄阳邓城周边的遗址和遗存梳理 邓隆华 收集整理 本文只对邓州和襄阳邓城周边的遗址和遗存进行梳理和注解,不做任何评价。 一、邓州遗址和遗存 以下按时间顺序整理的邓州主要遗址与遗存,综合考古发现与文化层断代结果排列: (一)新石器时代(约6400年前–4000年前) 1.八里岗遗址 距今约6800年,含仰韶文化早中晚期、屈家岭文化及龙山文化堆积层,以长排连间房基址闻名(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)。 2.太子岗遗址 位于穰东镇双庙村东南500米,东西长1000米,南北宽500米,文化层厚1-5米,总面积25万平方米。属新石器时代(仰韶、屈家岭、龙山文化),距今5000-7000年。 2013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南阳盆地最大史前聚落。 展开剩余85%出土文物:石器,石斧、石镰、石镞(磨制精细);陶器:鸭嘴形鼎足、高领罐、红陶钵(泥质红陶为主);其他:鹿角兽骨、烧陶窑壁红土。 3.郭庄遗址 含仰韶、龙山文化遗存,出土石器、陶器等,属县级文保单位。 4、小杨营遗址(杨岗遗址) 遗址简介:杨岗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5公里小杨营乡杨岗村,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的遗址。遗址呈缓坡状,文化层厚2—4米。1957年发现并被原邓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出土文物:新石器时代有石器——石斧、刀、镰、箭簇等,陶器有纺轮、灰陶鼎、红陶鼎、陶罐、喇叭口杯、鼓腹壶等,骨器有骨箭头等。在遗址的南部边沿地带还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墓葬、车马坑、铜鼎、铜壶、车马器等。战国至汉代:骨箭头、五铢钱、汉砖(印证与汉代棘阳城的关联)。 5.林扒镇黑龙庙遗址:该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陶豆、石球等器物,属史前文化。 6.其他聚落群下岗 包括苏营、贾营、河口村、竹筲坡等十余处遗址,体现密集史前活动。 (二)夏商周时期(约公元前2070年–公元前256 吾离冢:春秋邓侯吾离墓,出土陶鬲、铜剑。有村民说村里有个冢子疙瘩距离县城五里,所以叫“五里冢”。 (三)秦汉时期(公元前221年–公元220年) 1.金鸡冢遗址 汉代文化堆积层,关联东汉尚书令左雄墓,出土陶瓦、铁器矿渣。 2.穰城遗址 秦汉穰县治所基础,曹操建安十三年(208年)于城南开凿运粮河(今小漕河)支援赤壁之战。 3.冠军古城(片段遗存)(张村镇) 西汉霍去病封冠军侯时设县,位于今张村镇一带。 4.乐城故城(陶营乡):面积17万平方米,发现房基、水井及汉代砖瓦。西汉置乐成县,东汉改乐城县,为南阳郡辖县。 5.涅阳故城(穰东镇):汉代县治,现存夯土遗迹。 6.安众故城:西汉置安众侯国,东汉延续县制,属南阳郡。遗址在今邓州市东南部,地表可见汉代陶片及夯土残迹。 (四)唐宋时期(公元618年–1279年) 1.福胜寺塔 北宋天圣十年(1032年)建,八角阁楼式砖塔,地宫曾出土佛舍利等文物。 2.花洲书院 北宋范仲淹任知州时创建,现存明代重修建筑群(含春风堂、藏书楼等)1314。 (五)金元明清时期(1115年–1912年) 1.金元碑刻群 孔庙旧址存金代《创建宣圣庙碑》(1230年)、元代《重修宣圣庙碑》,书法与史料价值突出。 2.清真西寺 明代始建,道光年间重修,保留伊斯兰建筑特色的望月楼、礼拜堂。 3.邓州砖城遗基 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建内城,现存夯土墙基及护城河轮廓。 另外:魏营化石点(上集乡),出土第四纪鹿、熊猫化石;黑水庵化石点(蒿坪乡),发现狼、猴等兽骨化石。 注:邓州现存各级文保单位91处,其中国家级2处(八里岗、太子岗)、省级4处(福胜寺塔、邓窑等)。 邓州遗址和遗存资料来源于DeepSeekA1和腾讯元宝,若有错漏,下次修改、增补。 下列襄阳邓城周边遗址和遗存来源于王先福、尹弘兵所著的《周代邓国考古学文化研究》。 二、襄阳邓城周边遗址和遗存 邓城遗址:城址位于今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邓城村南,面积约84万平方米。经过对包含遗物特征分析,其时代不早于春秋中期。邓城城址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地表可见的夯土城墙及晚期堆积层,城墙夯土内发现汉魏时期的遗物残片(如砖瓦、陶器),证实城垣在汉魏时期经过整修。城内及周边发掘的居住遗址(如黄家村、韩岗)文化层上限为西周晚期,下限至战国早期,但早期地层因农耕破坏或未深入发掘,堆积不完整。深层未系统发掘的原因:晚期城址叠压,现存邓城城垣为战国至汉代修筑,直接叠压于早期地层之上,全面发掘需拆除晚期遗迹,保护难度大。目前未作深层发掘。另外还有可能西周、春秋时存在“大都无城(垣)”的现象。这一现象与许宏提出的“大都无城”理论吻合。 邓国墓地:王坡墓地(该书第16页第一段原文:蔡坡土岗至王坡墓地可确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邓国贵族墓地),擂鼓台墓地(身份不低于元士)[第16页最后一段原文:上述两处墓地一在汉水以北,一在汉水以西,且相距不远,而以王坡墓地等级更高,这也表晨其周四边同时期的墓葬国属应为邓国无疑。第17面第一段原文:2001年以后,为配合襄阳高新区邓城城址周边和各项基本建设,先后在多个墓地中发现和清理出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墓葬。],沈岗墓地(西周晚期一座,其余23座为春秋早期。第138页载:根据前节铜、陶、玉器的分期结果,可基本对应器物的时代即为墓葬的埋藏时代),黄家村墓地(春秋早期),韩岗墓地(春秋早期),惠博通墓地(5座汉墓4座春秋早期墓),卞营墓地(539座墓葬中38座属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。以上墓葬基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。关于春秋邓国墓葬还可参阅《襄樊韩岗发现大批邓国墓葬 疑被楚国有组织盗挖》这篇文章。 聚落遗址:韩岗遗址(第19页第一段载:遗址位于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邓城村韩岗自然村北,分布面积达120万平方米,先后三次发掘。其中第一次发掘包含邓国文化遗存,第二次发掘包含邓文化遗物,第三次发掘在楚文化遗存下发现了邓国墓葬),黄家村遗址(出土文物以陶器为大宗,按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、生活用具及铸造用模、范等三类),周家岗遗址(时代为西周中期后段至春秋早期),吴家坡遗址,小马家遗址(时代为西周早中期),吴家湖遗址,堰窝子遗址。 王家巷制陶作坊遗址:位于襄阳市樊城区王寨村王家巷自然村北侧,分布面积约7.5万平方米。呈现出自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连续发展的历程。 出土文物:铜器——鼎、簋、壶、提梁卣、罍、盉、牺尊、盘、匜、戈、矛、鐏、剑、镞等,时代不晚于西周早期后段至邓国被灭前不久;陶器——鬲(甗)、豆、甗、盂、罐、簋、壶,时代西周早期康昭之世至春秋早期后段;玉器——(礼器)琮,(佩饰)玦、璜、兽面饰、牌形饰、长方形饰、条饰,(殓玉)蛙形饰、蝉、贝、琀等,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后段。 2025年6月8日邓隆华收集整理于四川蓬安。 发布于:四川省
|